取乱存亡

最后更新:2025-10-12 20:12:15

取乱存亡的拼音

[ qǔ luàn cún wáng ]

取乱存亡的意思

古代国家的一种自视正义的对外策略。指夺取政治荒乱的国家,保全将亡的国家。

取乱存亡的属性

成语形式

ABCD式的成语

成语结构

感情色彩

语法用法

取乱存亡的出处

成语“取乱存亡”出自《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晋侯之竖头须,守藏者也。其出也,窃藏以逃,尽用以求纳之。及入,求见,公辞焉以沐。谓仆人曰:‘沐则心覆,心覆则图反,宜吾不得见也。居者为社稷之守,行者为羁绁之仆,其亦可也,何必罪居者?国君而仇匹夫,惧者众矣。’仆人以告,公遽见之。藏文仲以言于公曰:‘使能,国之利也。’《诗》曰:‘济济多士,文王以宁。’夫取乱存亡,非能不可。”此处“取乱存亡”指在乱世中保存国家、延续社稷。

取乱存亡的造句示例

1、1. 当此乱世,若有强国凭借自身优势,抓住弱国的破绽,便可施行取乱存亡之策,以图扩大自身势力范围。

2、 2. 春秋时期,诸侯纷争,一些有野心的霸主常常利用其他国家的内乱,采取取乱存亡的手段,进而增强自己的威望和实力。

3、 3. 明智的统治者会时刻关注周边局势,若能抓住时机对那些混乱衰败之国采取取乱存亡之法,往往能在争霸或发展中占据更有利的地位。

取乱存亡的相关查询

取乱存亡的成语接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