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者,人道之极也。 出自先秦荀子的《荀子·礼论》 译文懂得礼节,是做人的最高境界了。 注释人道:为人之道。 赏析荀子认为,礼仪是人道的最高标准,“礼”也是个人素质、教养的体现,关系着个人的道德和社会公德。
原文 原文 先秦 荀子 荀子 先秦 荀子(约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名况,字卿(一说时人相尊而号为卿),战国末期赵国人 ,两汉时因避汉宣帝询名讳称“孙卿”,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先秦时代百家争鸣的集大成者。荀子曾三次担任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两度出任楚兰陵令。晚年蛰居兰陵县著书立说,收徒授业,终老于斯,被称为“后圣”。荀子批判地接受并创造性地发展了儒家正统的思想和理论,主张“礼法并施”;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反对鬼神迷信;提出性恶论,重视习俗和教育对人的影响,并强调学以致用;思想集中反映在《荀子》一书中。荀子总结百家争鸣的理论成果和自己的学术思想,创立了先秦时期完备的朴素唯物主义哲学体系,他的思想在以后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发展中潜移默化地发生着影响。 ► 3篇诗文► 5条名句 猜您喜欢 报怨短,报恩长。——《弟子规·泛爱众》 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弟子规·入则孝》 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弟子规·入则孝》 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弟子规·信》 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弟子规·入则孝》 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弟子规·出则弟》 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弟子规·出则弟》 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弟子规·出则弟》 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弟子规·入则孝》 众人助之以力,近者结之以成,远者誉之以名,尊者载之以势。——《韩非子·功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