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庐山绝顶望诸峤

山行非有期,弥远不能辍。
但欲掩昏旦,遂复经圆缺。
扪壁窥龙池,攀枝瞰乳穴。
积峡忽复启,平途俄已绝。
峦垅有合沓,往来无踪辙。
昼夜蔽日月,冬夏共霜雪。

dēngshānjuédǐngwàngzhūjiào

xièlíngyùn nánběicháo 

shānxíngfēiyǒu yuǎnnéngchuò 
dànyǎnhūndàn suìjīngyuánquē 
ménkuīlóngchí pānzhīkànxué 
xiá píngéjué 
luánlǒngyǒu wǎngláizōngzhé 
zhòuyuè dōngxiàgòngshuāngxuě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在山间行走不要在乎时间,即使需要走很久也不要停下来。
本只想从清晨走到黄昏,结果又在晚上经历了圆月和残月的更替。
扶着绝壁看那像龙一样的瀑布,攀着树枝瞧那有钟乳石的小岩洞。
走着走着深深的峡谷就突然在眼前,平坦的路一下子就到了尽头。
山峦重重叠叠,来时的路已经全都看不见了。
茂密山林白天遮蔽太阳,晚上遮住了月亮,这里的冬天和夏天都有霜雪。

注释
绝顶:最高峰,最高处。
峤(jiào):山道。
弥:更加。
辍(chuò绰):停止。
遂:于是。
积:聚,累积。峡:两山夹水处。
俄:突然间。
垅:丘垄。沓(tà踏):多而重复。
辙(zhé哲):车轮压出的痕迹。
蔽:遮盖。
冬夏共霜雪:庐山由于襟江带湖,地势高峻,即使在夏天,也非常清凉。据古书记载,过去在林木茂盛的峡谷中,夏天也能找到残雪,有“时见山翁来取雪”的句子。 >

简析

  《登庐山绝顶望诸峤》是一首五言古诗,此诗是诗人登上庐山最高峰眺望四野山道时抒怀之作。此诗先点明山行的无定期与行者的不懈追求,再进一步描绘了山行的艰辛与时间的流逝,而后对山中景象与山路多变进行描述。这首诗描写了壮丽的自然景色,展现了行者对未知世界的向往与探索精神,以及对自然之美的深刻体察。

鉴赏

  此诗是作者登上庐山最高峰眺望四野山道时抒怀。好山泽之游的>谢灵运,来到庐山,并登上“绝顶”,实现了夙愿;放眼四顾,只见“积峡忽复启”、“峦垅有合沓”,这壮丽的自然景色使诗人感奋。

  这诗引出了一个有趣的问题。明代>钟惺、谭元春合编的《古诗归》,录有谢灵运这首《登庐山绝顶望诸峤》,只有六句:

  积峡或复启,平涂俄已闭。峦陇有合沓,往来无踪辙。昼夜蔽日月,冬夏共霜雪。他们对这诗很是欣赏。钟云:“六句质奥,是一短记。”谭云:“他人数十句写来,必不能如此朴妙。”可是谢灵运的游览诗,绝没有这样寥寥数语的;《古诗归》所录,实是残缺不全的一个片断。至少,根据《文选》李善注等古籍记载,这诗前面还有六句:

  山行非前期,弥远不能辍。但欲淹昏旦,遂复经盈缺。扪壁窥龙池,攀枝瞰乳穴。而且,按谢诗的一般习惯,在《古诗归》所录六句的后面,很可能还有许多句,只是不见记载罢了。总之,钟、谭二人拿残诗当完篇来评论,近乎盲人摸象。他们因此受到后人反复讥刺,这事情也变成文学批评史上一个有名的笑话。

  可是,撇开学问不谈,人们是否注意到:这诗究竟是残缺的好,还是比较完整的好?至少,《古诗归》所录六句,作为一首诗看,除开头有些突兀,总体上是不错的,诗意集中,抓住了景物的特征。如果加上另外六句,就显得拖沓、累赘,节奏平缓无力。>

参考资料

  • 1、《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年9月版,第606-607页
谢灵运

谢灵运

南北朝

谢灵运(385年-433年),东晋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出生在会稽始宁(今浙江上虞),原为陈郡谢氏士族。东晋名将谢玄之孙,小名“客”,人称谢客。又以袭封康乐公,称谢康公、谢康乐。著名山水诗人,主要创作活动在刘宋时代,中国文学史上山水诗派的开创者。由谢灵运始,山水诗乃成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大流派,最著名的是《山居赋》,也是见诸史册的第一位大旅行家。谢灵运还兼通史学,工于书法,翻译佛经,曾奉诏撰《晋书》。《隋书·经籍志》《晋书》录有《谢灵运集》等14种。 ► 22篇诗文► 0条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