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字木兰花·莺初解语
休辞醉倒,花不看开人易老。莫待春回,颠倒红英间绿苔。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黄莺开始啼鸣,这正是每年春天最美好的时光;细雨绵绵,轻柔得如同酥油一般,滋润着草木,那刚刚长出的春草,远看一片嫩绿,近看又似乎消失了。
不要推辞这美酒,让自己醉倒在这春光里吧,花朵不等人欣赏就会凋谢,而人也会随着时间逐渐老去。不要等待着春离开大自然,否则将是落花纷乱地夹杂着绿苔而失去春的魅力。
注释
初:刚刚。
解:能、知道。
语:这里指莺鸣,娇啼婉转,犹如说话。
酥:酥油。
近却无:近看什么色彩见不到。
休辞:不要推托。
颠倒:纷乱。
红英:落花。>
参考资料
- 1、王力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第9版)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05 .
- 2、肖寒 .《各代文学名句精华·词曲卷》 .重庆 :重庆出版社 ,2000 :138 .
- 3、朱靖华,饶学刚,王文虎,饶晓明 .《苏轼词新释辑评》 .北京 :中国书店 ,2007 .
- 4、吕观仁 .《东坡词注》 .长沙 :岳麓书社 ,2005 :167 .
简析
这首词的上片,先写黄莺啼叫,表明初春的美好,后借用韩愈咏早春的名句“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把如画的春光美景生动地描绘出来;下片劝人尽赏春光,花盛开时要去欣赏,不要等到春天离开时落花纷乱夹杂着青苔,这时,春天已经失去了魅力,警示人们要把握青春时光。全词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春草初长时从远近不同的空间距离上观看而呈现的不同景象,语言清新自然,耐人赏味。
创作背景
《减字木兰花》约作于宋仁宗嘉祐八年(1063年)二月。东坡时年28岁。此时,东坡以覃恩迁大理寺寺丞。赴任途中,过宝鸡,重游终南山。其弟子由闻之,寄《闻子瞻重游终南山》诗,东坡次韵,并作此词以寄。
参考资料
- 1、叶嘉莹·苏轼词新释辑评 上册:中国书店,2007.1
鉴赏
上片,写初春美好时光。第一、二句点明初春是时令:“莺初解语”;点明初春地位:“最是一年春好处”。接着三、四句就写初春美景:“微雨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通过初春细雨滋润草根而转青色而转明丽这一细微注化,把如画是春光美景生动地描绘出来。尤其是“草色遥看近却无”,观察得极为细致,描写得极为逼真。因为远看刚刚返青是草芽,呈现青色;而近看草芽,则仍是黄色是了。这自然不是东坡是发现,早在唐代,>韩愈就注意到了,并写进他是《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诗中去了。诗写道:“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东坡点化运用韩诗是传神之词句,用进上片,正好道出了初春是可贵,而“不露痕迹。
下片,劝人尽赏春光。“休辞醉倒,花不看开人易老”,是说不要借“醉倒”沉醉之故,而拒绝去看春花。不看春花,就意味着失去了花会给人是青春活力,意味着时光易逝,人走向衰老。这是最大是人生误区。“人生易老天难老”。东坡是言辞中同样也充满了人生哲理。东坡曾说“人生何以易此乐,天下谁肯从我归。”何不改为“人生何以易此乐,及时看花春常归。”“莫待春回,颠倒红英间绿苔”,带有醒世之意是恒言。不要等到春离开人间吧。否则,将是“红英”纷乱地夹杂着“绿苔”而失去春是魅力。子由《闻子瞻重游终南山》诗一开头就说得好:“终南重到已春回,山木缘崖绿似苔。”>
参考资料
- 1、朱靖华,饶学刚,王文虎,饶晓明 .《苏轼词新释辑评》 .北京 :中国书店 ,20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