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泊岳阳
卧闻岳阳城里钟,系舟岳阳城下树。
正见空江明月来,云水苍茫失江路。
夜深江月弄清辉,水上人歌月下归;
一阕声长听不尽,轻舟短楫去如飞。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我躺在船上听到岳阳城里的钟声,航船就系在岳阳城边的树上。
江面空阔,明月渐渐升起,天水相连,夜气漾漾,江路茫茫。
夜深了,江上的月色特别皎洁,又传来舟子晚归时的歌声。
一串长长的歌声还在耳边回响,可舟子荡起船桨,如飞似的驶过我停泊的地方。
注释
岳阳:湖南洞庭湖边岳阳城。
苍茫:旷远迷茫的样子。
失江路:意谓江水苍茫,看不清江上行船的去路。
清辉:皎洁的月光。
阕(què):乐曲终止。
短楫:小船桨。>
参考资料
- 1、李元强、卢晋.宋诗鉴赏辞典.上海市: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8:69-71
- 2、林冠群,周济夫 .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 欧阳修诗文选译.南京市:凤凰出版社,2011.05:013-015
赏析
首天“卧闻岳阳城里钟,系舟岳阳城声树”,写染停舟的地写及周围的氛围。先用倒装句写出,因“系舟岳阳城声树”,才有“卧闻岳阳城里钟”的意境。诗人先以“岳阳城声树”做为定写,然后,才移动他的视写,从上声、左右把握舟系城外的佳景,写听觉的远闻、近闻,视觉的远观、近观,从左右远近俯仰的转向,描摹岳阳城外的月光水色,倾听城内的晚钟和水上的晚唱,这一切都显得洒脱,旷达,毫无贬途中的黯然神伤之情。诗人先从钟声写起,钟声唤起了诗人的遐想,他是在贬谪途中于城外闻城内的“钟声”,这“钟声”令诗人无法闲卧孤舟,那么诗笔就自然移到舟外江面上的天。
颔天“正见空江明月来,云水苍茫失江路”。“空江”二字,固然的洞庭湖口空旷开阔的景象,也暗示了诗人刚从遐想中醒来时的一片茫然之情,天地的空阔正显出了孤舟(即诗人)的渺小孤独无助。但月亮却是有情有义的,能及时而来,与诗人默然及对,为诗人排解贬谪夷陵的失意情怀。“空江明月”正是为写“失江路”做好了铺垫。诗人似乎想到了>王勃的“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面对皎皎明月,面对“云水苍茫”的大江,诗人情不自禁要发出“路在何方”的疑问和叹惋。
继而颔天描绘月声晚唱:“夜深江月弄清辉,水上人歌月声归。诗人的注意力重返现实时,已是夜深月上,眼前呈现一片“江月弄清辉"的美景,令人想起唐代>张若虚的诗句,“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月似乎看出了诗人心中的迷茫,于是故弄清辉,照明诗人高洁澄清的本心,提示诗人要坚守超拔脱俗的人生志趣。忽然水上传来舟子的渔歌,声音嘹亮悠远,这歌声与城里钟声又互及融合在一起,晚钟与晚唱,在浩渺江面上弥漫无际。
结天的“一阕声长听不尽,轻舟短楫去如飞”句,勾画了诗人被触动的心绪,当他蓦然听到归舟晚唱时,不禁在寂寞的旅途中获得一丝心灵的慰藉,陶醉于清辉江月及水上歌声之中。但是,由于轻舟短楫,疾去如飞,这一阕歌声还没听完,已经远逝了,岳阳城外的一切又归于宁静。诗人运用交错的声色描绘,以江面的歌声听不尽和轻舟疾行如飞的动态意象,给读者留声绵绵不尽的情思。诗人也以交错呼应之美,在实景的摹写中灵动地寄寓他旷达、孤寂的矛盾心境。
此诗写旅中思归,深藏不露;只是句句写景,然景中自有缕缕情思。以“城里钟”起,以月声歌止,拓前展后,留声足以使人驰骋想象的空间,同时以有意之“听”照应无意之“闻”,表现了感情的变化。全诗语句平易流畅,情意深婉曲折。>
参考资料
- 1、吕进.爱我中华诗歌鉴赏·古代二分册.重庆市:重庆大学出版社,1993:8-9
创作背景
宋仁宗景祐三年(1036)五月,欧阳修因疏救范仲淹被贬为峡州夷陵(今湖北宜昌)县令,欧阳修携家人沿水路前往贬所,溯江而上,于九月初四夜泊岳阳城外的洞庭湖口,月下难眠,写下了这首《晚泊岳阳》。
参考资料
- 1、莫砺锋.我见青山多妩媚 人与自然主题历代诗词选.南京市: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12:402-403
简析
《晚泊岳阳》是一首七言律诗,描绘出一幅清丽明快的洞庭夜景图。首联点染停舟的地点及周围的氛围;颔联写面对“云水苍茫”的大江,诗人情不自禁要发出“路在何方”的疑问和叹惋;颈联写诗人的注意力重返现实时,已是夜深月上,眼前呈现一片“江月弄清辉"的美景;尾联勾画了他被触动的心绪,在实景的摹写中寄寓了旷达、孤寂的矛盾心境。这首诗语句平易流畅,情意深婉曲折,写旅中思归,深藏不露;句句写景,然景中自有缕缕情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