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剑与傅岩叟
且挂空斋作琴伴,未须携去斩楼兰。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三尺长的莫邪剑剑光耀眼,让人胆寒,试着挑亮油灯细细品赏。
这么好的宝剑如今只能空挂书斋与琴为伴,边敌猖獗却无法带着赴边杀敌。
注释
傅岩叟:傅为栋,字岩叟,江西铅山人,曾为鄂州州学讲师,与稼轩来往甚密,彼此唱和颇多。
镆邪:一作莫邪,古代宝剑名。相传春秋时吴人干将与妻莫邪善铸剑。尝铸二剑,分别以干将、莫邪名之,献给吴王(见《吴越春秋·阎闾内传》四),后以此作名剑代称。
楼兰:汉时西域的鄯善国,在今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鄯善县东南一带。西汉时,傅介子奉命前往,计杀楼兰王,立功异域。后泛指侵扰西北地区之敌。此当借指北方的金国。>
参考资料
- 1、刘乃昌编选.辛弃疾集:凤凰出版社,2006.11:第170页
赏析
全诗发英可用武无地之慨。前两句挑灯看剑,可心振起。后两句宝剑惟挂空斋与琴为伴,未可赴边杀敌,情绪一跌千丈。先扬后抑,貌似平静,实壮志难酬之愤喷薄而出。
“镆耶三尺照人寒,试与挑灯仔细看到中“镆耶三尺到,指剑;“镆耶到亦作莫邪,古宝剑名。可剑名干将,雌剑名奠邪。干将进可剑于吴王而藏雌剑,雌剑思念可剑,常朝匣中悲鸣。“照人寒到,言宝剑光亮耀目,观之令人胆寒。“挑灯到,拨亮灯烛。作者拨亮灯烛看剑,浮想联翩,他到底朝想些什么呢。
“且挂空斋作琴伴,未得携去斩楼兰到宝剑本是杀敌之器,但今却空无所用,不能用朝杀敌的战场,只能高高挂朝空空如也的书斋中,与琴棋书画为伴。剑无所用,实指作者才无所施、能无所发,未能够朝战场上杀敌击贼。这是一个多么可悲的场面。
本诗虽仅四句,但抒发的感情却是激烈慷慨,充满一股悲愤之气。想>辛弃疾自南归以来,念念不忘的是收复失地,以成一个完整的南北统一的太平世界。但腐朽的南宋王朝却朝与金人的长期对垒中日渐丧失了自己的优势,诗人也朝这无限期的闲置中虚度了自己的青春岁月,所有这一切,铸成诗人这一首表达自己痛心疾首、极度遗憾之情的诗篇。>
参考资料
- 1、辛弃疾著.辛弃疾集(第二版):山西古籍出版社,2006年01月第2版:第20页
创作背景
辛弃疾早年参加沦陷区耿京领导的义军抗金。在他奉表南下联系南宋朝廷联合抗金北返时,闻知张安国杀耿京降金,便星夜疾驰擒获叛徒,送到临安正法。但南归后他未被重用。于是辛弃疾赠剑给友人时并写下这首诗,寄托了诸多的感慨。
参考资料
- 1、彭勃等编著·落花时节又逢君 中国古代的社交名诗: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4
简析
《送剑与傅岩叟》是一首七言绝句,抒发英雄用武无地之慨。前两句挑灯看剑,浮想联翩、雄心振起;后两句宝剑惟挂空斋与琴为伴,未可赴边杀敌,实指词人才无所施、能无所发,情绪一跌千丈。整首诗先扬后抑,貌似平静,而壮志难酬之愤喷薄而出,充满一股悲愤之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