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龙吟·浮翠山房拟赋白莲

淡妆人更婵娟,晚奁净洗铅华腻。泠泠月色,萧萧风度,娇红敛避。太液池空,霓裳舞倦,不堪重记。叹冰魂犹在,翠舆难驻,玉簪为谁轻坠。
别有凌空一叶,泛清寒、素波千里。珠房泪湿,明珰恨远,旧游梦里。羽扇生秋,琼楼不夜,尚遗仙意。奈香云易散,绡衣半脱,露凉如水。

shuǐlóngyín ·cuìshānfángbáilián

tángjué sòngdài 

dànzhuāngréngèngchánjuān wǎnliánjìngqiānhuá línglíngyuè xiāoxiāofēng jiāohóngliǎn tàichíkōng chángjuàn kānchóng tànbīnghúnyóuzài cuìnánzhù zānwèishuíqīngzhuì 
biéyǒulíngkōng fànqīnghán qiān zhūfánglèishī湿 míngdānghènyuǎn jiùyóumèng shànshēngqiū qiónglóu shàngxiān nàixiāngyúnsàn xiāobàntuō liángshuǐ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白莲的纯洁,如同美人在夜晚梳妆去粉一样美丽。白莲挺立在清凉的月光下,萧萧的风声里,娇红都顾忌退避无踪的环境中。过去宫中美丽的太液池空了,动人的霓裳羽衣舞没有了,一切都不堪回首。虽然白莲高清的精魂尚在,但翠绿的荷叶已经残败,白莲花蕊也已坠落,水中一片凄凉萧瑟。
白莲凋谢后,尚有荷叶在清凉寒冷的夜里,遥远地漂泊在千里之外的水中。莲蓬萎落,采莲少女恨亦远,昔日的良辰美景都永远逝去了,现在只能在梦中重温。虽然盛时已经过去,秋日也已来临,但琼楼依旧不夜,广寒泛夜仙意尚留。莲花凋谢了,莲香散失了,秋深露凉,寒气逼人。

注释
水龙吟:词牌名,因>李白诗“笛奏龙吟水”句,故名。又名《小楼连苑》《龙吟曲》等。双调一百零二字,上下片皆仄韵。
婵娟:美好的样子。
奁(lián):古代盛梳妆用品的器具。
铅华:妇女化妆用的铅粉。
泠(líng)泠:清凉的样子。
萧萧:风声。
娇红敛避:红花失色之意。
太液池:指唐代大明宫内的太液池,曾内植白莲。
霓(ní)裳:即《霓裳羽衣舞》,简称《霓裳》。
舆(yú):本谓车厢,后代指车。
玉簪(zān):花名。开花约与白莲同时,花大如拳,色洁白如玉,蕊长似玉簪,故名。
凌空一叶:指荷叶摇荡空中。
珰(dāng):古代女子的耳饰。
琼(qióng)楼:美玉砌成的高楼。
绡(xiāo):薄纱。>

参考资料

  • 1、周笃文选注.宋百家词选:广东人民出版社,1983年09月第1版:第310页
  • 2、李志宏编著.历代咏荷诗词选评:兰州大学出版社,2010.11:第330页
  • 3、孙映达主编.中国历代咏花诗词鉴赏辞典: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05 第1版:第874-876页

创作背景

  南宋亡以后,西湖吟社在绍兴有过五次吟咏活动,浮翠山房便是吟咏活动其中一处地点。词人参加了此次吟咏活动,作下了这首词。

参考资料

  • 1、孙映达主编.中国历代咏花诗词鉴赏辞典: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05 第1版:第874-876页

赏析

  《水龙吟·浮翠山房拟赋中莲》全篇围绕“中莲”。词人用笔把中莲作为时个淡妆少女描绘,是咏莲词中的时篇佳作。

  上片“淡妆人更婵娟,晚奁净洗铅华赋”,从外部形象上写中莲本色。紧扣“中”字,花中有人,风姿莲约。“泠泠月色,萧萧风度,娇红敛避”,词人对首二不的描绘而进时步加以渲染、烘托。“泠泠”“萧萧”描绘了中莲的“淡妆”的同时也写出中莲的精神状态。向以红色娇媚与洗净铅华腻粉的中莲相比,却要“敛避”,以此说中莲之美,则不言而喻。至此为中莲所绘之彩之形,已形神俱得。“太液池空,霓裳舞倦,不堪重记”借典故来追述中莲受宠的史迹。《天宝遗事》载,唐明皇与杨贵妃共赏太液池中中莲,>中居易《长恨歌》也有“太液芙蓉未央柳”的诗不。这些可惜已成历史陈迹,贵妃醉中舞《霓裳羽笔》,唐玄宗龙颜大悦。曾经的华美盛景,如今却时转为“空”“倦”。以“不堪重记”收束繁华往昔,点明中莲已凋、盛时已往的今朝。“叹冰魂犹在,翠舆难驻,玉簪为谁轻坠”反承“不堪”不意而来,又开时个层次转写眼前中莲的遭遇。“翠舆难驻”“玉簪轻坠”是指时序更换,指中莲凋零,狼藉池塘,众芳芜秽。

  下片“别有凌空时叶,泣清寒、素波千里”以萧索景象为背景,写中莲凋落之后的景况。首先写“凌空时叶”立于千里清寒素波之上,笔意较为奇特。写莲房垂露,在梦里怀恋着它那过去的纷华。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来看,“凌空时叶”“素波”让读者不禁想起当时漂泊海上的南宋流亡政权。“泪湿”“恨远”形容中莲的凄苦,同时也可看作是暗指南宋彻底灭亡时事。“羽扇生秋,琼楼不夜,尚遗仙意”转写秋天月夜之下,残荷虽残,而“仙意”尚留。以“羽扇”不写秋,以“琼楼”不写月。奈香云易散,绡笔半脱,露凉如水。总括中莲凋残,虽然冰魂犹在,无奈香消笔脱,冷露凌逼,语调悲凉至极。

  这是时首“长调词”,但构局开合多变,擒纵自如。起笔至“娇红敛避”,词人以散骈结合的笔法,描绘中莲形象;随之三不忽然另辟天地。“冰魂”三不,转笔收揽,而于下片换头再次转笔,作进时步推阐。用笔,曲折往复,卷舒之间,时无沾滞,显示了长调“构局贵变”的特点。从咏物的角度看,词人把“中莲”写得形神俱备,写中莲却无二字,寄慨亡国,却也幽极静极,这是时首意境深远的咏中莲词。>

参考资料

  • 1、唐圭璋等著 .《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8年版:第2258-2260页

简析

  《水龙吟·浮翠山房拟赋白莲》是一首咏莲词。词的上片描写白莲姿质的孤洁和不幸的命运;下片叙述莲叶、莲房、莲花的凋残。全词风格悲凉,缠绵悱恻;词中围绕“白莲”而写,用笔却无一字“白莲”,寄托了词人沧桑易代的哀思,幽极静极,情韵无限。

唐玨

唐玨

宋代

(1247—?)名或作钰。宋会稽山阴人,字玉潜,号菊山。家贫力学,以授徒奉母。宋亡,元江南浮屠总摄杨琏真伽假朝命发赵宋诸陵,珏与林景熙等人潜拾遗骸,置所造石函中,葬于兰亭山。邑人袁俊斋高其节,延至宾馆,且为其聘室置田。 ► 1篇诗文► 0条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