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友人论为文书
古今号文章为难,足下知其所以难乎?非谓比兴之不足,恢拓之不远,钻砺之不工,颇颣之不除也。得之为难,知之愈难耳。
苟或得其高朗,探其深赜,虽有芜败,则为日月之蚀也,大圭之瑕也,曷足伤其明、黜其宝哉?且自孔氏以来,兹道大阐。家修人励,刓精竭虑者,几千年矣。其间耗费简札,役用心神者,其可数乎?登文章之箓,波及后代,越不过数十人耳!其馀谁不欲争裂绮绣,互攀日月,高视于万物之中,雄峙于百代之下乎?率皆纵臾而不克,踯躅而不进,力蹙势穷,吞志而没。故曰得之为难。
嗟乎!道之显晦,幸不幸系焉;谈之辩讷,升降系焉;鉴之颇正,好恶系焉;交之广狭,屈伸系焉。则彼卓然自得以奋其间者,合乎否乎?是未可知也。而又荣古虐今者,比肩迭迹,大抵生则不遇,死而垂声者众焉。扬雄没而《法言》大兴,马迁生而《史记》未振。彼之二才,且犹若是,况乎未甚闻著者哉!固有文不传于后祀,声遂绝于天下者矣。故曰知之愈难。
而为文之士亦多渔猎前作,戕贼文史,抉其意,抽其华,置齿牙间,遇事蜂起,金声玉耀,诳聋瞽之人,徼一时之声。虽终沦弃,而其夺朱乱雅,为害已甚。是其所以难也。
间闻足下欲观仆文章,退发囊笥,编其芜秽,心悸气动,交于胸中,未知孰胜,故久滞而不往也。今往仆所著赋、颂、碑、碣、文、记、议、论、书、序之文,凡四十八篇,合为一通,想令治书苍头吟讽之也。击辕拊缶,必有所择,顾鉴视其何如耳,还以一字示褒贬焉。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古往今来,人们都认为写文章是一件难事,您知道写文章难在哪里吗?不是说作者在文章中比兴手法运用不充分,意境拓展不深远,钻研精神不到位,偏颇毛病不改正;而是说获得真知灼见不易,这种见解为别人正确理解就更难了。
如果有了真知灼见,探索、论证它精深的道理时,虽有毛病,也只是如日月亏缺,白璧微瑕而已,怎么会损害见解的>高明,降低文章的价值呢?自孔子以来,文道得以阐扬,家家学习,人人互勉,殚精竭虑已近千年。其间致力于写作的人难道数得清吗?能登典入籍,影响后代的文人却不过几十人啊!其余的人谁不想以华美的文章与日月同辉,傲视万物,称雄百代之后呢?但都只有雄心却不能成功,徘徊而无法前进,以致于筋疲力尽,抱憾而亡。所以说欲得真知灼见是一件难事。
唉,文道的显隐与人的遭际紧密相连,论辩的巧拙与人的官位高低相应,评价作品的得失与人的主观情感相系,交际的广狭又与名气大小相关,那么一个人的真知灼见在文坛上得以张扬,是否合乎条件?这是不可知的。加之厚古薄今,因循守旧者多,因而有卓见者多半怀才不遇,死后方可留下好名声。杨雄死后,《法言》得以流传;>司马迁在世时,《史记》却不为人知。他们二人才学精深,尚且如此,何况不怎么为人所知的文人呢?因此,文章没有流传于后世,声名已在当世隐没。所以说见解为别人正确理解更难。
当今作者多剽窃前人作品,曲解文史经典,断章取义,抽取前人文章的精华,哗众取宠,一有机会,便以华而不实的文章欺骗耳聋眼瞎之人,以得一时的声誉。虽然最终会被人唾弃,但这些以假乱真的文章为害极大,这也是那些真知灼见为别人理解更难的原因。
近来听说您想看看我的文章,于是回家打开书箱,从杂乱的文稿中整理了一番,诚惶诚恐,既害怕又紧张,也不知哪些文章好,所以拖延许久还未将文稿奉上。现在送来我所写的赋、颂、碑、碣、文、记、议、论、书、序等文章共篇,合为一卷,只可给管理书籍的下人们朗读背诵而已。作品粗糙,如果有可取的话,敬请鉴定评判,发表高见。
注释
从文意看,当是作者在永州时因友人求其文章有感而作。
号:号称,认为。
非谓:不是说。比兴:指古代诗歌创作中的两种表现方法。
恢拓:开拓,扩展。
钻砺(lì厉):深入研究磨炼。
颣(lèi类):缺点,毛病。
得:心得,独到的见解。知之:指文章能被别人理解。
苟或:如果,假如。高朗:指高明的见解。
[]赜(zé责):幽深难见,深奥。
芜败:杂乱。
圭(guī归):玉器。
曷:疑问词,怎么。曷足:怎么能。伤:损害。明:指文章独到见解的光辉。
黜(chù触):降低,贬抑。宝:指文章可贵的价值。
且:况且。孔氏:指孔子。兹道:指为文之道。阐(chǎn产):显明,发扬。
家修:家家都学习。人励:人人都相互勉励。
刓(wán玩)精:削损精力。竭虑:竭尽思虑。几千年:将近千年。
简札:古时书写用的材料。简,即竹简。札,木简之薄小者,亦作书写之用。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竹谓之简,木谓之牒,亦谓之牍,亦谓之札,联之为编,编之为册。”
役用:使用。
其可数乎:难道可以数得清吗?
箓(lù路):簿籍,册子。波及:影响到。越不过:不超过。
裂:剪裁的意思。绮(qǐ起)绣:原指有文彩的丝织品,这里引申为华丽的文采。日月:意指与日月同辉。雄峙(zhì志):称雄耸立。
纵臾:即“从容”,亦作“怂恿”,一举一动的意思。不克:不能取得成功。
踯躅(zhízhú侄竹):在原地徘徊不前。
蹙(cù促):窘困,疲乏。
势:表现出来的境况。力蹙势穷,精疲力竭的困境。
吞志:不能实现自己的志向。
没:去世。
“道之”二句:正确的道理和主张是得到显扬还是被隐晦,与人的遭遇有幸或不幸是紧相联系着的。
谈:言论。辩:善于巧言论争。
讷(nè):语言迟钝,不善讲话。升降:指升官降职。
鉴:鉴定,评价。
颇:偏颇,不正。
交:交际。
屈:委曲压抑。
伸:伸张舒展。屈伸,这里指文名能不能得到宣扬。
卓然:不平凡,卓越。
自得:自己有独到见解。奋:奋发,奋斗,振作。其间:指文坛上,文人中间。
荣古虐今:即厚古薄今。
比肩:肩并着肩,形容人多。
迭迹:指脚踏在前人走过的脚印上,不能走自己的路,没有创造。
生则不遇:在世的时候怀才不遇。
死而垂声:死后流传下好名声。这两句指“卓然自得以奋其间者”。
>扬雄:字子云,西汉蜀郡成都人,曾仿《论语》作《法言》,仿《易经》作《太玄》。《法言》共十三篇,《汉书》本传具列其目,以示重视。东汉哲学家桓谭言此书必传于世,此后研究者甚多。
马迁:即司马迁,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继其父太史令司马谈作《史记》。司马迁在世时此书未被重视。
固:所以,因此。祀:年。后祀,即后世。声遂绝于天下:名声就在世上湮没不闻。
渔:侵夺。渔猎前作,意为剽窃前人的作品。
戕(qiāng枪)贼:损害,割裂。
抉:挑。意:指文意。
抽:抽取。华:指华丽的辞藻。
置齿牙间:指放在嘴巴上炫耀。
蜂起:蜂拥而起。金声玉耀,在这里是借喻华而不实的文章。
诳(kuáng狂):欺骗。
聋瞽之人:耳聋眼瞎的人,比喻没有见识的人。
徼(jiǎo绞):获得意外的利益。
一时之声:一时的声誉。
沦弃:沉沦和被抛弃。
夺朱乱雅:语出《论语·阳货》:“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意思是说:可恶的是紫色夺去了大红色的光彩和地位,郑国的乐曲扰乱了典雅的乐曲。这里指的是那些“金声玉耀”的坏作品以假乱真。
间闻:近来听说。
退:返回,归来。发:打开。
囊笥(sì四):口袋和竹箱,指装文稿的东西。编:整理。芜秽:芜杂不好的东西,这是作者谦指自己的文稿。
气动:激动。交:交织,交集。
孰胜:哪一篇好。久滞:拖延了很久。不往:指没有把文稿送来。
今往:现在送来。
治书苍头:指管理书籍的奴仆。吟讽:朗读背诵。
击:敲打。辕:车辕。
拊(fǔ府):拍打。
缶(fǒu否):一种瓦质的打击乐器,形状似大肚子小口的瓦罐。
击辕拊缶:原指极为低级的乐器,作者用以比喻自己粗糙的作品。
必:如果。顾:看,视。
鉴视:鉴定评价的看法。
还:回复。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