戍卒伤春

连年戍边塞,过却芳菲节。
东风气力尽,不减阴山雪。
萧条柳一株,南枝叶微发。
为带故乡情,依依藉攀折。
晚风吹碛沙,夜泪啼乡月。
凌烟阁上人,未必皆忠烈。

shùshāngchūn

fén tángdài 

liánniánshùbiānsài guòquèfāngfēijié 
dōngfēngjìn jiǎnyīnshānxuě 
xiāotiáoliǔzhū nánzhīwēi 
wèidàixiāngqíng jièpānzhé 
wǎnfēngchuīshā lèixiāngyuè 
língyānshàngrén wèijiēzhōngliè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连续多年驻守边塞,花草飘香的春季又将过去。
春风用尽最后一丝力量,阴山的积雪也未曾减少。
一株枯瘦萧条的柳树,向南的枝条上嫩叶刚刚萌芽。
那枝条带着故乡的情意,给予人攀折枝条以寄离情。
晚风中裹挟着漫漫黄沙,看着与故乡同样的明月默默落泪。
凌烟阁上悬挂的有功之人,未必全都是忠烈之士。

注释
芳菲节:花草飘香的季节,指春季。
东风:春风。
南枝:朝南的树枝。
碛沙:水中沙堆。

赏析

  “连年戍边塞,过却芳菲节。”这首诗开头的的是长期戍守边塞的士卒,在春天到来的时候,萌生思乡的情感。

  “东风气力尽,不减阴山雪。”则是渲染边塞士兵的凄凉心境和对温暖、对故乡、对和平的热切向往。

  “萧条的一株,南枝叶微发。为带故乡情,依依藉攀折。”的枝亦向南,是因为人从南方而来,似有同乡的情谊,因此,的枝亦带有依依的感情,给予人攀折枝条以寄离情。

  “晚风吹碛沙,夜泪啼乡月。”而到了夜晚,晚风中含着无数的沙尘,看着与故乡同样的明月,思乡之情再也抑制不住,于是“夜泪啼乡月”。

  “凌烟阁上人,未必皆忠烈。 ”两句对那些以无数士卒的生命换取自己的功业的将军进行了辛辣的讽刺。有了这些铺垫,当读到“凌烟阁上人,未必皆忠烈”时,对作者怨愤之情就会有深切的体会。这首诗的的是经过无数场残酷战争,士兵有一身的伤痕——“赤肉痛金疮”,而那些将领却成了卫霍那样的大功臣。>

简析

  《戍卒伤春》是一首五言古诗。此诗先说将士多年驻守边关,错过无数个春意盎然的季节;而后描写边塞环境的严酷;接着写将士们只能攀折柳枝,以寄托乡思,但在凄冷的夜晚,对月怀乡,涕泪满襟;最后笔锋一转,对那些以无数士卒的生命换取自己功业的将军进行辛辣的讽刺。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悠远,表现出晚唐人民对于凡庸边将的怨恨、对于无休止战争的厌恶。

于濆

于濆

唐代

于濆,字子漪,自号逸诗,晚唐诗人,里居及生卒年均不详,约唐僖宗乾符初(约876年前后)在世。咸通二年(861年)举进士及第,仕终泗州判官。濆患当时诗人拘束声律而入轻浮,故作古风三十篇,以矫弊俗,自号逸诗,有《于濆诗集》、《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 1篇诗文► 0条名句